在古代文人的笔下,童趣总是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纯真之美。“稚子弄冰”正是这样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。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笔下,诗中描绘了儿童玩冰的场景,展现了孩子天真的快乐。
《稚子弄冰》全文如下:
稚子金盆脱晓冰,
彩丝穿取当银钲。
敲成玉磬穿林响,
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诗中的“稚子”指的是小孩子,“金盆脱晓冰”描绘的是清晨时分,小孩子从金盆里取出冻结了一夜的冰块。这里的“金盆”并不是真的黄金制成的盆,而是用来形容盆子的精美。孩子们将冰块视为宝物,小心翼翼地从盆中取出,这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奇观的珍视和喜爱。
接下来,“彩丝穿取当银钲”,意思是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,把它当作银质的锣来敲打。这里通过“银钲”这一比喻,进一步强调了冰块在孩子眼中的珍贵与新奇。孩子们用彩线串起冰块,仿佛是在进行某种仪式般的玩耍,充满了童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“敲成玉磬穿林响”,当冰块被敲击时,发出的声音如同玉制的磬一般清脆悦耳,穿透树林传得很远。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声音的美妙,也暗示了孩子游戏时的忘我状态,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享受着这份纯粹的乐趣。
最后,“忽作玻璃碎地声”,突然之间,冰块破裂,摔在地上,发出了像玻璃破碎般的声音。这个结尾既是对前面欢乐场景的一个转折,也是对孩子天真无邪游戏的一种真实写照。尽管冰块碎了,但孩子的快乐并没有因此而消失,反而增添了几分意外的惊喜。
整首诗通过对儿童玩冰过程的细腻描写,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乡村生活中常见的童趣画面。杨万里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,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美好,并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其永久定格。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热爱,使得《稚子弄冰》成为一首至今仍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的经典之作。